是付出還是收穫(本文刊至81期會訊)------ By冰琪玲

    當了將近二十年的家庭主婦,雖然不是全職,畢竟還是把大多數的時間給了這個家及每個家人,甚至想著心有餘力還要回饋社會,不知為何總是想著如何付出,直到入不敷出時才知道忘了被照顧自己,原來不斷的付出其實是想要得到,因此我感謝事件的發生,讓我有重新探索自己人生的機會,成為功能發揮的人。

IMG_7935  

很多人知道「晚晴」是遇到婚姻問題的專業服務機構,無論是自己遇到婚姻上的問題或親戚朋友遇到會第一個想到的,晚晴的專業是寶貴經驗的壘積,是走過婚姻困難姊妹們幾公升眼淚換來的經驗,每一個血淋淋活生生的案例都真實上演過,當上門求助的姊妹訴說著婚姻的種種問題時,走過的姊妹就當起了那心靈的捕手接住那每一段心痛的故事,安慰著每顆受傷的心,這是秉持著"拉一把"的精神相互扶持到現在。我在晚晴被幫助,享受到苦盡甘來的甘甜,也感動姊妹們願意敞開自己過去的痛,彼此互舔傷口那份心,有些姊妹無論多忙都牽掛著新來的姊妹,是否被好好照顧,也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她們快點脫離痛苦,而得到幫助,在這裡面沒有利益,只有真情和溫暖、學習和成長。

   有些人不了解晚晴便批評晚晴,有些人接觸晚晴但不如預期,因此對晚晴有偏見,因而激起我對晚晴的悍衛之心,期待晚晴能被看見,也期望更多的人能享用憂傷後的甘甜。因此吸引我身體力行加入服務行列,很幸運地遇到了晚晴久違的志工培訓課,我覺得要幫助人必須先裝備自己,很喜歡學習的我當然二話不說就報名嘍!在經過半年的學習下來,自己收穫很多,也一路不斷的自我探索、自我挑戰,也激發自己未曾開發的潛能,才赫然發現自己很喜歡與人互動,也在互動中研究人的心理動態及感受。很多的課程也幫助我扭轉了過去很多不正確的認知,打破了許多框架,讀了許多相關書籍才知道為何人會痛苦、會生氣、會攻擊、會受傷、會有摩擦,而成人想的、小孩想的、男人想的、女人想的,各種家庭、社會背景的人,各種經驗相同或不同的人想的都是那麼地不同,越接觸就越覺得有意思!人際之間的重點不在乎別人怎麼想,而是我們自己怎麼想、怎麼解讀,怎麼與人相處,必須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當自己越認識自己、清楚自己、覺察自己時,越能幫助別人,才不至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在別人身上。

   幫助絕非改變別人,因為人無法改變別人,唯有自己想要改變並且願意努力勇敢面對,學習是讓我們能成為對方的明燈或明鏡,讓他看見,不再迷路或迷失。

   是付出還是收穫,其實每件事都有兩面,付出時帶來收穫,苦難後才能感受甘甜,想著過去心有餘力才回饋社會,不如說時機到了,我在心還無力時投入了晚晴志工行列,表面上是幫助別人其實受惠是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常覺得心理學、同理心、如何傾聽、如何立界線、自我探索等等都是很好的課程,這樣好的課程、這樣重要的知識,應該成為通識課,讓人與人的了解更多,才不致傷害別人或受到傷害,讓自己心靈更自由,社會、家庭更和諧。我們由初步基礎的學習到深入專業的學習,期盼自己能真正的幫助更多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晚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