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孩子的聲音   佳錠    (本文刊於71期會訊)

當大人的婚姻關係發生變化時,大人會考慮孩子的感受與需要,比如說:「我要給孩子完整的家,所以不能離婚!」「單親是不好的!孩子一定不希望我離婚!」「我不願意孩子面臨選邊站,我想等他們成年再來離!」但實際上孩子真正的想法與需要又是什麼呢? 11/5晚晴今年舉辦的第三場宣導講座,邀請了三位走過父母離婚種種艱辛一路成長至今,目前就讀大學的孩子,來談在面臨父母婚姻發生變化的想法與感受來談。小編在當天活動現場數度被孩子的話感動得熱淚盈眶。無緣親臨現場嗎?一起看看活動以下札記,聽聽孩子怎麼說:

 

爸媽離婚前奏曲~ 不安又好奇的孩子這樣做?

爭吵是婚姻質變一成不變的前奏曲,孩子可以敏感到父母婚姻正在發生變化,孩子說:「爸媽什麼事情都能吵,大小事情都吵!」而孩子對父母事情會去找證據,好奇方式也包羅萬象,孩子說:「我會去翻的垃圾桶,把媽媽撕碎的紙再組合起來。也會去偷聽媽媽講電話。」「爸爸會帶我跟不是媽媽的阿姨出去玩,我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說小孩子不要問那麼多。我後來就知道了。」


面對父母的衝突,孩子雖然不安,每天都在思考為什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生日願望的許願都是希望父母好好的,但他們並不會想去跟別人分享,也就是她們需要協助但不知道跟誰去討救兵是值得我們大人注意的。


國小兒童涉入父母吵架的三角關係及行為,可以區分為幾種狀況:會和父母其中一方結盟者、認為自己有錯的代罪羔羊、替代配偶功能的親職化角色。有一個孩子回憶他還沒上小學前的一個畫面:「爸媽在吵架,爸爸把門關起來,媽媽在房間裡面哭,我一直敲門叫爸爸開門,爸爸沒有開門,我看哥哥在哭,我去找爸爸平常會打我的皮帶,棍子,繼續敲門叫爸爸出來。爸爸開門後,我跟他說:『你打我!你打我!不要打媽媽!』」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是一套人類世界運行的法則,有些孩子會去拯救保護婚姻關係中比較脆弱的一方。

 

孩子如何調適新家庭~孩子忠誠很兩難

父母分手之後,面臨要選擇跟誰一起住,有兄弟姊妹的孩子說:「不管跟爸爸還是媽媽,會想跟妹妹住一起。」是獨生子的孩子回憶:「一邊是爸爸跟原來熟悉的環境,一邊是媽媽跟陌生的地方,一開始很掙扎很難選,後來想到媽媽只有一個人很孤單,就決定跟媽媽了。」


親生父母無可厚非地會要求孩子忠誠,此時孩子常會陷入兩難的困境:如果不愛繼父母,我會惹惱同住的父母VS如果對繼父母表達情感,我的親生父母會生氣並且感到傷害。孩子曾經的經驗是:「爸爸後來帶我跟不同的阿姨出去,我每次都會幫媽媽打強心針說:放心!你是最漂亮的!」、「阿姨也會想要討好我們,會送我們東西,但回家不能跟媽媽講,因為媽媽會生氣。」忠誠的矛盾讓孩子覺知到壓力和束縛,這種拉扯需要大人的合作來協助度過,對孩子而言重要的除了父母是不是在一起?跟誰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父母都過得好好的。

 

看見孩子的願望清單與復原力

這些走過父母離婚的孩子會想提醒大人什麼呢?孩子們認為:「感情不是遊戲,不是一種隨心所欲,自私的,自己想做卻不考慮他人感受。」「感情世界傷害在所難免,而我們能做的是把傷害降到最低,把不開心的的事情拿出來討論,一方面是一種抒發,一方面是找到問題解決的根本辦法。」另一為孩子說:「不希望媽媽要念我的時候,說妳跟你爸爸很像,這樣我會想,我在你心中是很差的人嗎?」點醒了在場的參與者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前夫()的不是,自己有情緒要另外找地方抒解。婚姻發生改變後,大人和小孩一邊吃飯一邊談笑玩耍,具有隸屬家庭的象徵意義的共餐愉快回憶會變得模糊。有孩子的希望是「可以和父母有機會一起吃一頓飯。」


也許處在婚姻危機的父母,曾經在釐清混亂,很多話很難跟孩子說明白;緣份的變化,雖然是孩子的共同父母,卻很難有機會在一起同桌共餐。但生命會漸漸地、慢慢地長出復原力,孩子說:「雖然自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可是我不會覺得怎麼樣,因為我有一個愛我的媽媽。」另一個孩子說:「小時候拍過一張全家福以後,就再也沒有全家福的照片了,我想到圓夢的方法:開個人校園演唱會,邀請爸爸媽媽來。我主唱,媽媽彈鋼琴,爸爸後來被cute上台……,我把三個人同台的照片放在電腦桌面。真的!這樣就沒有遺憾了!」在關係的流轉的痛無可避免,謝謝11/5三位勇敢分享的孩子讓我們看到關係裂縫中的韌性與用不同的形式存在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晚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